有人说,要大口喝酒才爽快。 有人说,要慢慢品鉴才能尝出它的精髓。 现在酒桌上流传有许多白酒喝法俗语“我干了,你随意”“感情深、一口闷”,最常出现的,便是“干杯”了。电视上也常常演出的古代人们喝酒,常常是“换大碗,大碗喝才爽快”。最常出现的,便是“干杯”了。白酒为何要“干杯”?如果说喝酒之前碰杯的源头是为了使酒液能够交换一部分,在古代的各种阴谋中来保证自身安全,那么喝完之后互亮杯底则是相互之间开诚布公的一种表现。

而今很多时候,谈生意、交朋友,要先喝一顿再说,酒局上好像不把自己和别人都喝倒就似乎没有诚意,酒量也成了能力的代名词。这时候,自然要“干杯”,不仅一杯要“干”,一杯接一杯,杯杯要“干”,这样既显得豪爽、酒量大,也能够快速将人灌倒,大家都醉的晕晕乎乎的时候,自然说什么应什么。

千百年来,中国传统文化中酒一直是最为豪迈而充满灵性的一部分。在中国人含蓄的情感体系中,白酒是白日放歌须纵酒”,是“与尔同销万古愁”,是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”。即使不是“举杯邀明月”的自酌自饮,斟自饮,也是家人团聚时的“春风送暖入屠苏”。庆祝时固然举觞豪饮,更多的则是花看半开,酒饮微醺的品赏。常常我们喝酒并不是为了喝出这款酒的好坏来,只是在恰当的时候,公司聚会、朋友约会、家庭party,常常是必需要喝,而不是我想要喝。而品酒,则正是我们缺失的。

 

古代因为酿酒和蒸馏技术的落后,酿出的酒大多数度数较低,喝酒多少动辄以升、斗来计量,而千杯不醉的神话在唐代之后就鲜少能看到实例。但是现代白酒的度数以高度酒居多。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喝,不仅容易醉,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。 而“品”,是对酒进行细致的品鉴,大多数分为“品、闻、观、静、悟”,一点一滴品出味道和年份,品出香味和文化,品白酒就是一种艺术行为。是“品”,自然需要进行细致的品鉴。目前我国白酒的品鉴要领和葡萄酒有很多相似之处,都分为看·、闻、品等几个环节,欣赏酒液的流入、挂杯、闻香。不过,这样的借鉴还处在尝试阶段,模仿痕迹十分明显。如何结合中国传统酒文化和现代的标准化评价标准,形成专属于白酒的欣赏流程和要领?或许,让人们学会品酒,让喝酒慢下来,才能真正使酒文化和企业品牌提上去。

中国白酒滋味丰富、有酱香、浓香、清香等等香型,需要我们浅饮雅酌,才能体会其中滋味和真性情,等你的感官-视觉、嗅觉、味觉和触觉感知白酒的六官“色、香、味、格、养、意”。慢慢品饮方能悟到另一番滋味。 可谓品酒是艺术,干酒是豪气。但是,还是希望喝少点,喝好点。